第9堂課:
打破用戶迷思,別相信顧客說的話!
00. 前言
與其探討顧客言語表達背後的意義,不如直接觀察顧客做了些什麼!
因為大多數的時候,其實消費者並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,又或者他們嘴巴上說想要A功能,但在實際購買時,卻不選具有A功能的產品,反而去選具有B功能的產品。
在探求消費者真正需求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運用需求驗證漏斗,一層一層抽絲剝繭,將潛藏在消費者行為後的真正需求找出來。例如用App UX testing 來查看用戶點及軌跡;或用應用性測試,找一個沒有參與該項產品開發自己的同事或親朋好友來試用,記錄其使用中的流程和想法。
另外,就產品測試性質的不同,可以簡單分出以下幾種不同的測試方法:
01. 觀察
我們在生活中,大部分的時間只是“看”,而不是觀察!
試想想,你平常常去的便利商店,你能現在馬上畫出它的內部空間規劃、商品陳列方式嗎?
在簡單一些,今天工作時,坐在你旁邊同事的衣服是什麼顏色、服裝搭配方式,你能稍微描述嗎,還是根本毫無印象?
如果上面你的答案都是“這個...我好像沒有去注意耶!”,不用太難過,因為你和我、和大多數的人其實一樣~~
這可以算是人類的一種生存機制吧!我們的大腦會將我們反覆做的事建立成一種習慣,等習慣建立後,我們就會根據習慣“自動”的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!當我們用“習慣”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,我們可以省掉很多麻煩,也可以減少犯錯的機率,但....也讓我們漸漸對生活中周遭事物的好奇心降低,自動忽略了生活中許多發生在我們眼前的事!
那要如何重新開啟我們對周遭事物的觀察能力呢?
那就是要告訴我們自己「不是所有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,每件事的背後都有它存在的原因」。
這邊有一個小方法可以試試看,那就是不論在你搭捷運去上班、走路回家、買午餐....的時候,都「想像自己生活在國外」!
回想一下,出國旅行時,是不是覺得別的國家的街道好像比較有趣、食物比較好吃、就連空氣都比較好聞!那其實是因為突然間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,我們被習慣套上的枷鎖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,開始以充滿好奇的心情觀察新生活中的每個細節。
所以如果你能“騙”自己身處異國,那就會自然而然的以全新的角度去觀察你生活周遭的每件事物!
當然啦~身為產品經理,除了回復自己應有的觀察力,在訪談、觀察消費者行為時要記得保持客觀,不可對訪談對象做引導性的對話,不然產品測試出來的結果會與現實中消費者需求產生嚴重落差。簡單來說,如果以誘導的方式引導適用者完成測試,那這項測試只不過是完成我們毫無意義的虛榮心,而無法達到產品測試真正的目標—驗證消費者真正需求。
02. 訪談
A. 如果時間、經費有限,可以只找特定族群來訪談,節省時間
B. 訪談時問題要明確,一次問一個問題,並盡可能避免使用專有名詞
C. 不引導用戶
D. 經驗重於預測:問訪談對象具體的經驗、感受(eg. 上次做.....是什麼時候)
E. 不要停在表面的問題,多問幾次為什麼,找尋訪談對象更深層的想法
03. 化身用戶
自己實際去執行用戶的任務,確實站在用戶的角度來實際感受執行任務的流程,並記錄其中遇到的問題&感受。
以開發一款股票投資App 為例,開發該產品的產品經理應該要實際參與過股票買賣,才能夠了解用戶的困難點及需求點,並從中去找尋潛在的新功能、新商機!
留言
張貼留言